当前位置:
运城博物馆接收10675件出土文物
时间:2023/11/29 23:00:08     来源:运城晚报     编辑:小峻

 

移交仪式现场 记者 茹雅 摄

11月28日,运城市万余件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在运城博物馆举行。在山西省文物局、山西省考古研究院、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、运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,部分市人大代表、市政协委员的见证下,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圆满完成。

运城历史悠久、文物资源丰富,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205处,其中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、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;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42项,其中,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,在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,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,挂牌成立运城市考古研究所,组织开展“国宝第一市、天下好运城”大型公众考古系列活动,连续举办3届“西阴论坛”,全市主动性考古工作位列全省第一,先后荣获“百年百大考古发现”1项、“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”3项、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6项,为建设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了运城力量。

移交仪式上,山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宣读《山西省文物局关于新绛县委党校新校区等37个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移交运城博物馆的意见》,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运城博物馆签署相关文件。

据介绍,此次移交出土文物的范畴是在我市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,既有历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,也有2019年以来配合我市基本建设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,移交出土文物数量共计4961件套(10675件)。此次移交的文物类别丰富,出土文物地点分布我市10余个县市,年代跨度从百万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到清末近代,涉及旧石器时代的西侯度遗址、匼河遗址,新石器时代的西阴遗址,夏商周时期的东下冯遗址、倗国墓地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品,近年来省考古研究院在我市开展的37个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出土的文物。

“我们一定做好移交文物建档、保护、研究的‘后半篇文章’,切实守护好、传承好、展示好文物资源、文化遗产的价值魅力,不断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的全民共享。”运城博物馆馆长王大奇说,这些文物在充实运城博物馆藏品的同时,也为深入开展文物研究阐释、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

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抓好文物保护管理、河东历史挖掘、历史文化传承、文物活化利用等重点工作,着力打造晋东南区域考古中心,加快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,全面叫响“国宝第一市、天下好运城”品牌。 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
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运城公益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运城公益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运城公益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运城公益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
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